小儿按摩整体取穴 重在督俞

  按摩治疗应循经取穴,在相应俞穴上运用推摩按揉等手法。

  传统的按摩方法,对小宝宝按摩取穴,一般重视在小宝宝手部取穴。

  小宝宝机体稚幼,形气未充,而且治疗时多有哭闹扭动不配合,按现代生物全息理论分析,手是人整体的一部分,是能够反应周身气血盛衰的状况,而且手臂易于裸露取穴,以手为中心的取穴方法简便,有利于对小宝宝的治疗施用。

  但手远离躯干、脏腑,其治疗信息肯定是比较弱的,在此部按摩,很难保证确切的疗效。

  所以,中医学科专业医师在实践中总结出“整体取穴、重在督俞”的实施原则。

  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、诊察病症的重要原则。

  在按摩治疗中,不局限于某一局部而着眼于整体,这是符合中医的理论原则的。

  督脉为人体“诸阳之会”,是人体气血汇聚的必经之地,阴阳升降的必由之路。

  故在此经上取穴治疗,可以更确切的起到疏通气血、调和阴阳的作用。

  督脉两侧是脏腑精气运行的诸俞穴。

  俞穴与督脉络脉相通,故刺激督脉可直接影响诸俞穴精气的盛衰,而调整相应脏腑的气血。

  临床治疗时,可以在刺激督脉的同时,亦重视对诸俞穴的直接刺激,这样不仅可以使治疗作用直接抵达病变脏腑,还可对脾俞、肾俞进行刺激,调补先天与后天之本,起到强壮机体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

  在一般内科病症的治疗中,可以多采用以背部的督、俞诸穴为主,以腹部、四肢诸穴为辅。

  但四肢、颜面、颈肩等常常是病痛表现的重要部位,所以,对局部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。

  如果小宝宝患脑性瘫痪,患儿主要病变是运动功能障碍,以肢体瘫软、僵直、颤动或协调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。

  对于患有此类病状的小宝宝,不是重视推患肢,而是以对背部督、俞之穴相对状况诸运动区(相应病变部位的表皮投影区)的刺激为主,辅以患肢局部的对症手法整复。

  应用这种取穴原则,中医专业医师从1961年起对近500例脑性瘫痪的小宝宝进行了治疗,都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
—— 快捷导航 ——
—— 推荐文章 ——

咸宁健康 Copyright ©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
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