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说不补钙吧,怕孩子缺钙;补了钙,一检查还缺钙;怎么了这是?现在的家长可真不好当!”这是我们在上海某儿童医院诊室前遇到的一位宝宝妈妈——金女士的由衷感叹,她的小公主13个月零4天,“钙”龄约4个月。
像金女士反应的这种问题,在婴幼儿中不在少数,并且大多数家长也是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”——既然缺钙,那就补钙,还缺钙嘛,就加大剂量。
这样的做法对不对呢?我们就此问题请教了诸多儿童营养学的专业医师与老师,了解到,对于婴幼儿缺钙的问题,不只要注意钙的补充,还应该充分补充钙的黄金搭档——维生素D。
正确认识钙以及影响钙吸收的因素
一神经生物学家说:“生命的一切运动都不能没有钙。
”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。
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都要依赖钙的存在,钙代谢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。
正常人体内钙的含量为1200~1400克,约占人体重量的1.5%~2.0%,其中99%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。
另外,1%的钙大多数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、细胞外液和血液中,与骨钙保持着动态平衡。
婴儿正处于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,对钙的需要量比成人多。
婴儿如果缺钙,牙齿生长发育会延迟,有的宝宝两岁左右还没长牙,骨骼也会变软,严重的形成软骨症、O形腿或X形腿。
此外,在神经传导、肌肉运动、血液凝固和新陈代谢等方面都需要钙质的参与。
钙既然这么重要,是不是我们摄入足够的钙就足够了呢?其实,影响钙在体内吸收的因素很多,如钙的摄入量多少、膳食中钙磷比例、胃肠道状态、内分泌情况等都会影响钙的吸收,除此之外,格外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,维生素D与钙吸收的关系最为密切,甚至可以说钙与维生素D的关系是“鱼儿离不开水,瓜儿离不开秧”。
补钙“黄金搭档”——钙+维生素D
维生素D的发现是人们与佝偻症抗争的结果。
佝偻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骼矿化不良疾病,俗称“缺钙”,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。
事实上,对处于哺乳期的婴幼儿来说,“缺钙”的更深层原因是维生素D的缺乏。
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婴幼儿烦躁、盗汗、枕秃等情况,甚至出现典型的骨骼改变,如方颅、“X”型腿、“O”型腿、肋骨外翻等,这些多与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系。
在缺钙的问题上,人们往往仅仅停留在对钙质本身的补充,岂不知,维生素D的充足远比钙的补充更值得关注。
目前家长对于钙的补充的意识明显增强,会注意在饮食、补充剂等多方面进行补充,但很多人不知道,维生素D的来源相对比较少,主要依靠于人类皮肤合成或通过食物摄取。
实际上,由阳光中紫外线照射皮肤产生维生素D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,包括皮肤色素、体型、居住地纬度、季节、云层阻挡、空气污染程度,以及衣服和防晒霜等对紫外线阻隔等。
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,从祖先的室外劳作到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室内,现代人由阳光照射而获得的维生素D也大大减少。
因此,可以说,包括佝偻病在内的婴幼儿常见的“缺钙”症状,很多时候罪魁祸首并不是钙不足,是“缺维生素D”!
咸宁健康 Copyright ©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