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进行预防接种注射及注意事项

  注射预防针等于得了一次小病,因此会有些反应。

  当孩子发烧、感冒或有其他病时打针,可能使反应加重,同时也可能加重原先疾病的症状。

  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进行预防接种。

  有湿疹、皮肤病的孩子不能接种牛痘,以免发生全身性牛痘反应。

  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,有脑炎后遗症、癫痫的孩子,不能注射乙脑预防针和百白破疫苗,以免引起抽风,使原来的病加重或发生脑病。

  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不应注射任何预防针。

  服用第一丸小儿麻痹糖丸

  根据免疫预防接种程序,满2个月的婴儿开始第一次服用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,即小儿麻痹糖丸,3个月第一次复服,4个月第二次复服,4岁时再服一次。

  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强的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,不患小儿麻痹症了。

  小儿麻痹糖丸这种疫苗很安全,一般无不良反应。

  个别小儿有体温稍高、头痛、腹泻等。

  如果小儿在服糖丸时有发热、严重佝偻病、活动性肺结核等严重疾病应忌服;近期腹泻者不宜服用。

  小儿麻痹糖丸在服用时禁止用热水溶化,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能喝热水或吃热食物,以免烫死活疫苗而使服用的糖丸失效。

  正确的服法是将糖丸放在小匙中用凉开水溶化喂进,合作好的婴儿可让其将糖丸放在口中嚼碎咽下,再喝几口凉开水。

  注射百白破三联针

  百日咳是由百曰咳杆菌引起的,是一种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并带有吸气性尾声或伴有呕吐,并发症多且严重;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
  临床症状为在咽、喉、鼻部等处形成白色假膜,白喉杆菌产生强烈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;破伤风为破伤风杆菌所致。

  当机体受到创伤时,或产妇分娩时使用不洁用具剪断脐带,破伤风杆菌可侵入伤口,在缺氧的条件下生长繁殖,分泌外毒素,引起以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症状为特征的神经系统中毒症状,病死率较高。

  目前通过注射三联针(百日咳菌苗、白喉类毒素、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)来预防以上3种疾病,免疫效果好,使发病率明显下降。

  接种对象:出生3个月—6岁的儿童作全程免疫。

  婴儿出生后3个月注射第1针,连续打3针,每次间隔1个月。

  在3个月内连续注射完毕,才能达到预防的目的。

  因为注射一次产生的抗体维持的时间较短,必须连续注射,才能使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,达到足够的抗病能力。

  注射三联针后,局部可有红肿、疼痛或硬结,婴儿可哭闹不安,伴有发热。

  发热程度不一,但一般持续1—2天。

  若发热超过38℃可服一次退热药。

  个别婴儿局部硬结不能吸收而形成脓肿,这种脓肿为无菌性脓肿,需要到医院诊治。

  孩子发热不适的情况下暂时不能注射,待病愈后再注射。

  另外,有过敏体质的孩子.、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的孩子、脑炎后遗症或癫痫的孩子均不能接种,以免发生抽风等意外情况。

  此外,这些抗体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。

  不能终生免疫,所以在一定的时期后还要进行加强,加强针是在1周半和6岁时注射。

  注射乙脑疫苗

  流行性乙型脑炎(乙脑)是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,在人畜间流行。

  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,症状轻重不一,重型患者病死率很高,幸存者常残留有明显的后遗症。

  注射乙脑疫苗预防乙脑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。

  接种对象:乙脑流行区1周岁以上健康儿童。

  初次注射1周岁,接种2针,间隔7~10天,第二年及6周岁各接种一次,作为加强免疫。

  接种后一般无反应,少数人局部红肿,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。

  如发生过敏性皮疹、发热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。

  检查接种卡介苗效果

  如果你的孩子在出生时已接种了卡介苗,那么在他满3个月时应当到指定的医院去做结核菌素试验,以检查接种的卡介苗是否已产生效果。

  当前做结核菌素试验多采用“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(ppD)”进行试验,故称做ppD试验,具体的做法是在小儿的前臂掌侧中部,进行皮内注射ppD,就像做青霉素皮试那样,所不同之处是观察结果的时间不同,在注射ppD48~72小时后,再检查注射部位的反应,如果注射部位只有针眼大小的痕迹,而无硬结,则为阴性反应,此时应请医生做进一步检查,以探明其原因,是否与小儿机体本身免疫功能不足有关,还是与卡介苗接种过程技术操作有关,然后再做处理。

  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直径约5~10毫米大小的硬结,则呈阳性反应,大约95%以上的小儿为阳性反应,这说明卡介苗接种后已产生了对抗结核病的免疫力。

  如果注射部位的硬结超过20毫米,或在红肿、硬结上出现水泡、坏死或有淋巴管炎,均属于强阳性反应,这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,以确定结核感染的情况,做出相应的处理。

  当你的孩子患有急性传染病,如麻疹、百日咳、流感、肺炎、急性眼结膜炎、急性中耳炎、广泛性皮肤病及有过敏史者均不要做ppD试验。

—— 快捷导航 ——
—— 推荐文章 ——

咸宁健康 Copyright © 2022, All Rights Reserved

声明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